12月29日上午,郑州大学副校长张倩红教授在我院会议室与我校文科教师座谈科研素质的养成,主题是“抓住历史机遇 提升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座谈由我院院长高春常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和我院的部分老师参加了座谈。
张倩红首先谈了人文社科的历史机遇。她说,由于国家重视,人文社科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环境,这主要表现在三个维度上:一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文化越来越强势,造成了本土文化的分化。而一个国家要有自己的灵魂,就必须有自己的文化,在国际舞台上,中国需要用自己的话语展现自我。二是智库建设的需要。智库是思想库、智囊团,它以公共政策为核心,以影响公共舆论、公共外交政策为主导。作为拥有43万人才队伍的高校,理应成为智库建设的重要支柱,因此,建设高端智库将是高校发展的重要功能和职能。三是意识形态的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决定着发展方向。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师更要有时代的担当。
那么,如何才能抓住历史机遇,承担历史使命呢?张倩红教授认为人文社科研究者应该从提升自己的学术素养做起。结合她本人在世界史研究领域的学术成果,她提出,人文社科研究者一定要有人文情怀和社会情怀,要有学术自信,要培养自己的学术兴趣,积累自己的知识储备,任何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树和知识链条,要在多种学科里找到关联性,了解学术前沿和学术动态。要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拓展自己的学术眼光,要在学术研究中,严守学术规则和政治规则,同时也要有良好的学术心态。
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张倩红教授就如何选题做了分析,强调要具有明确的问题意识,要注意国家的现实导向,深挖课题的现实意义,提出选题要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完整性和逻辑性。
最后,她以太阳集团tcy8722几名教师的申报书为例,谈了在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并对老师们提出的具体问题一一作了解答,令在场的教师们有茅塞顿开之感。
(撰文:魏凤莲 摄影:王海鹏 审核:高春常)